在新能源汽車已經成為我國出口“新三樣”之后,新能源飛機也迎來發展機遇期。在今天舉行的2024年上海市“全國科普日”活動啟動儀式上,中國工程院院士吳光輝透露我國已開啟氫燃料電池、生物燃油、混合動力等技術路線的“綠色飛機”的驗證,他還表示大飛機與低空經濟可形成協同發展的良好生態,形成技術互用、場景創新。
就在本月19日,CZ3539航班從廣州白云國際機場騰空而起,中國南方航空的首架C919飛機正式邁入商業運營新階段。至此,中國三大航空公司已全部開啟了國產大飛機的商業運營。目前,共有9架C919飛機交付客戶,安全運營1萬小時,通航5個城市,載客逾50萬人次,平均客座率86%。
中國國產ARJ21支線客機的“成績單”也同樣出色,截至目前已實現145架飛機交付、開通582條航線,通航150個城市,共計載客1606萬次,總飛行時間達47萬小時。
吳光輝表示,在經歷了性能驅動和商業驅動的發展模式后,未來民用飛機的發展趨勢是可持續驅動,即要求飛機更加環保、更加舒適,以及進一步降低成本。目前,國際民航組織(ICAO)大力推動綠色航空發展,制定了更為嚴苛的污染物排放和噪聲標準,力爭在2050年實現全球航空運輸業的凈零排放。為提升飛行運行效率、滿足減碳要求,主要航空制造業國家和地區已經圍繞新型氣動布局和新能源推進技術,開展了一系列探索和研究。
波音公司連續三年發布《可持續發展報告》,承諾到2030年在制造和基礎設施領域實現碳凈零排放,溫室氣體排放與2017年相比減少55%,可再生能源利用率達到100%。空客公司在碳減排方面力爭到2050年實現凈零排放。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積極響應國家戰略和低碳發展需求,提出了“綠色商飛”的建設構想,明確了綠色飛機、綠色家園、綠色產業鏈“三位一體”的發展方向。
據悉,中國商飛氫燃料電池驗證機已成功試飛,這架飛機身形細長,機身長50.3米,比C919約長10米左右,儲氫罐位于機身前部和后部。在同一個賽道,美國Zeroavia公司的道尼爾228氫燃料電池改裝驗證機、環球氫能公司的DHC-8氫燃料電池動力系統項目也已成功首飛。
“未來20年全球將交付4萬多架新機,價值達6萬億美元,其中中國新交付飛機數量超過9000架,市場潛力巨大。”吳光輝說,他表示民用飛機應該抓住低空經濟的發展契機,實現“大小飛機”協同發展。一般來說,低空是指地面以上、3000米以下的空間區域,航行在這片區域的主要“物種”,是一種被稱為“空中出租車”的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eVTOL)。它們與大飛機在技術研發、場景創新、系統更新和網絡布局有許多相似之處,能互相促進,共享發展機遇